此帐号已被封,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。
文章于 2021年2月19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被微信屏蔽
总想为九十岁的母亲写点什么。她这一生,坎坷,又曲折…… 母亲生于1931年,阴历八月十八,属羊。家中排行老二,上有姐姐,帮姥姥操持家务,下有弟妹四个,嗷嗷待哺。姥爷是跑远洋的船夫,常年不在家,母亲从小就参与了养家的重任。
母亲祖藉山东,出生在大连。那时,日本占领了大连,到处都是日本人,小洋楼,说日语,仿佛是日本人的天下。母亲也就跟着学会了几句常用日语,在火车上来回穿梭卖花生、香烟、洋火(火柴)……
可光靠这点,哪能维持生计呢?于是寒冷的冬天里,母亲还要去刺骨的海水中捞海货补贴家用。母亲说,海水那个冰啊,至今都刻骨铭心。直到如今,母亲的老寒腿依旧缠身,伴随她一生。 (母亲兄妹六人合影,前排左一:母亲)
母亲省吃俭用,忍饥挨饿在外奔波,辛苦挣来的钱,全部都交给家里。然而,姥姥重男轻女,家里只让男孩子念书。于是母亲大字不识,从未上过一天学。只有跟在舅舅身边,稍微学了一些写写算算。 苦难的日子里,战火还不断。前方急需军用品,刚刚十九岁的母亲就去了军网厂做工。那缆绳全靠人来回跑动穿梭着一根根交织在一起,草绿色的隐蔽网全靠手来回重复编织。一天下来,头昏腿软,回到家里倒头就睡,再没有其他力气了。
抗战胜利,全国解放。母亲到了上海,成为一名讲解员。配发的讲解服里面,全是缝缝补补的内衣,直有夜深人静后才敢脱去外衣,白天靠买几个假领子替换着遮蔽人眼。 在上海做讲解员时的母亲。
母亲在上海时情愫蒙生,爱上了一个戴着金丝眼晴、一身白色革履的年轻人,想为了这个人留在上海。然而,这段恋情却遭到有文化的舅舅以及全家的反对,称门不当户不对,别上当受骗,必须立即离开上海回大连!
母亲极不情愿,恋恋不舍,回大连后数年都不肯再相亲。一拖再拖,拖到了二十八岁。那可是大多数女子十七十八岁就已嫁为人妻生儿育女的年代啊!母亲无奈,终于答应介绍相亲。
父亲被人介绍给母亲后,舅舅极力赞成和促成,力称父亲人老实,是军人,有铁饭碗。于是就这么定下了终身。结婚时两人的东西拼凑,搬到一起就算有了家。 父母亲的结婚照。
母亲嫁了一个常年不着家的军人。聚少离多,大多数时候,都是她一个人操持着这个家。白天要上班,孩子的衣服都是夜晚缝制到天明,吃的是乱菜叶拌的豆腐渣,稍微好吃点的,她都尽量留给孩子。
即便如此,“三年饥荒”时,刚刚两三岁的我还是饿得皮包骨。母亲说,我那时曾经饿得抠墙皮吃,甚至还去吃抹布,觉得抹布有滋味。因为极度营养不良,我一度生命垂危,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。母亲不依不忍,跪地求部队院长,批出救命金药,才终于救活了我。
文革开始后,我的父亲被打成“臭老九”关进了牛棚。母亲背着黑锅,含辛茹苦拉扯着我们姐弟四个度日,生活更加艰难。
1966年的全家福。左一是作者,旁边分别是妹妹和姐姐。
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我和姐姐从小就担负起做饭、洗衣、买菜、拾掇家的担子。每两个月可以去探望父亲一次。每次到了可以探视的时间,母亲就一人牵着我们四个孩子去牛棚看望父亲。
我从未看到她掉一滴眼泪。
母亲生性坚强,很少跟亲人们诉说艰难,在单位里也从未表露。然而,等到工宣队来抄家的那一刻,母亲崩溃了,真想带着儿女一起跳海一走了之……幸遇邻居老太同命相怜、相惜、相劝,彼此帮衬着,终于活了下来。 经历诸多风雨,才是铿锵玫瑰。性格坚韧不拔,特别能吃苦耐劳的母亲在单位里也是出了名的“女汉子”。
组织上送母亲到扫盲班学习,有了文化,就可以不再从事体力劳动,去办公室做统计,也由工人提了干。后来组织上想继续培养母亲入党,考察的时候问她:若有一火坑,有别人家的孩子掉下去了,你跳不跳下去救?
母亲毫不犹豫地回答:那不成,我家里还有四个孩子等着我呢!
一句真话,一句实话,母亲失去了入党机会。后来,母亲再也没有升迁过一官半职,直到她后来离休都是无党派人士。 1977年,全家福。
因为父亲在部队,与母亲一直都是两地分居。69年底(或70年初)的时候,父亲终于从牛棚放出来了,但是随即部队迁去了武汉。直到1972年,我13岁的时候,母亲带着我们随军来到了武汉,我们一家六口才得以团聚。
父亲尽力弥补着做为丈夫和父亲的亏欠。母亲依旧好胜争强,靠仅有的扫盲班文化,在父亲的帮助下成为了会计。她一生都感叹,要是能多读点书就好了!所以对我们几个孩子读书要求很严。因为受够了重男轻女的苦头,母亲坚定了女孩更要读书的想法。
我和姐姐在校期间,适逢文革十年,错失了学习良机。妹妹在普通学校以理科班的尖子生考入武汉大学,弟弟从华师一附中毕业,立志随父从军,成为军校的大学生,研究生。第三代中,外孙和外孙女也都是大学生和研究生,让母亲颇为骄傲和欣慰。 2005年,还不到五十岁的姐姐因病去世。白发人送黑发人,母亲痛彻心扉,哭到眼泪都干了。后来,一直聚少离多的父亲好不容易与母亲相伴到老,却也在2017年先了走一步,让母亲顿感孤独。
父亲在弥留之际,叮嘱我们姐弟仨:一定要对你妈好,她这一生太不容易,吃了太多苦,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……
全家福,摄于2016年春节。(左一:作者)
如今,已经九十岁的母亲享受着离休待遇,却仍然自力自强,不习惯于别人照顾,更不愿意自己成为孩子们的负担。她住院也不要护工,依旧省吃俭用,从不肯有半点奢侈。平日里,母亲最开心的事就是摆弄她那针线盒和破旧的缝纫机,还在缝缝补补又三年,我们怎么劝她都不听。
母亲这一生,有着道不尽的酸甜苦辣。而年已花甲的我,感恩还有母亲健在,可亲可唤,心里,也就多了一份有家在的安心。 (本文编辑:安然以待 / 一枚)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平台无关
关注一枚园地,分享时代心声,共筑心灵家园。
一枚园地lll 一枚园地ll 一枚新园地 我手写我心
谢谢大家一起帮忙点“在看”和转发, 帮助更多读者找到一枚园地的新家。
征稿:
一枚园地,我手写我心。欢迎您投稿。
投稿邮箱:yimeiyuandi@163.com 编辑微信:anranrodai (请注明“投稿”) 说事儿 (45) || 知君:我的二舅
说事儿系列
民声III (55) || 吟诗作赋:去吧,孩子 -- 写给26年前那场大火里的288个孩子
民声III系列
最新:方方入选2020《金融时报》全球年度女性!
那个叫望江的地方,你望的什么江?
性骚扰:我们与恶的距离只隔着空气
是谁造就了蛋壳女、敲锣女和吴花燕?
那些声音虽然微弱,但是只要我们不沉默......
舌尖与心尖上的武汉(14)-- 菜品鱼鲜篇:桂鱼
安然以待说茶(1):六堡茶 -- 恍若置身经年无人打扰的原始森林
其他
说事儿 (46) || 母亲这一生
题图:九十大寿的母亲。(图片来自作者)
母亲这一生,有着道不尽的酸甜苦辣。
母亲这一生
兜兜姥姥| 文
我从未看到她掉一滴眼泪。
一句真话,一句实话,母亲失去了入党机会。后来,母亲再也没有升迁过一官半职,直到她后来离休都是无党派人士。
母亲这一生,有着道不尽的酸甜苦辣。而年已花甲的我,感恩还有母亲健在,可亲可唤,心里,也就多了一份有家在的安心。
【作者简介】兜兜姥姥:军人后代,大院子女,幼年大连,成年武汉,现落户北京。因追“星”找到了精神家园,一枚园地的忠实读者,在园地与大家一起用笔写我心,用心活我生。
“一半烟火以谋生,一半诗意以谋爱。”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,进入安然以待的茶店。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平台无关
点击阅读更多
民声III (55) || 吟诗作赋:去吧,孩子 -- 写给26年前那场大火里的288个孩子
民声III系列
那个叫望江的地方,你望的什么江?
性骚扰:我们与恶的距离只隔着空气
是谁造就了蛋壳女、敲锣女和吴花燕?
那些声音虽然微弱,但是只要我们不沉默......
安然以待说茶(1):六堡茶 -- 恍若置身经年无人打扰的原始森林